記者的下一個“目標”,是一位年齡50歲左右的大媽, 但她則連連擺手:“不坐不坐,天冷先不說,太危險了,要是撞到了我,你跑了我找誰去?”
  □東方今報記者 周曉波/文
  首席記者 劉棟傑/圖
  頭戴小鋼帽,手戴大手套,腿上綁著皮腿套,耳朵上還戴著大耳暖,要問俺是乾啥的——摩的。時下的鄭州,因為正處於修路高峰,擁堵不堪的現實,催生了“摩的”一族。那麼,這樣一個群體,他們的生存狀況怎樣?大家又都是怎麼看待他們的?東方今報記者近日通過親身體驗以及走訪調查,真實還原了這樣一個特殊的人群。
  【體驗】
  早晚倆高峰 記者掙到65元
  借了一輛電動車,購買了腿暖擋布,翻出一雙舊手套,11月20日上午8時,記者變身摩的司機,出現在鄭州市花園路口公交站點。這裡上班等公交的人很多。
  “摩的,坐不,又快又方便。”當記者詢問一名年輕女士時,對方稱:“不坐,天太冷了。”而記者的下一個“目標”,是一位年齡50歲左右的大媽, 但她則連連擺手:“不坐不坐,天冷先不說,太危險了,要是撞到了我,你跑了我找誰去?”
  10分鐘後,這時,站台邊匆匆跑來一個小伙子,他不時地看著手錶,看樣子像是趕時間。記者騎車上前問他去哪裡,並游說道:“摩的又快又不怕堵車。”小伙子稱要到航海路的金色港灣,記者說“25塊錢”。小伙子要給15元, 一番討價還價,最終以20元成交。
  記者騎著電動車,載著小伙子前往目的地,迎面而來的是刺骨的冷風。當花了約半個小時到達目的地時,記者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耳朵已凍得有些麻木,而那雙薄手套似乎也不管用,雙手冰冷。
  到達航海路金色港灣後,記者在航海路與未來路口又接到一單生意,從該處前往未來路與鄭汴路口,費用為10元錢。
  拉了兩單生意,35元錢進賬,上班高峰期也已經過去了,面對鬆緩的公交車,寒冷的天氣,以及出租車亮著的紅燈,記者在大街上轉悠了近一個小時也毫無收穫,於是決定收攤。
  當天下午5時30分,記者再次上路,在兩個半小時的時間里,共拉了3趟活兒,收入30元。綜合一天的情況,上路約5個小時,收入65元。
  當然,這些收入只是“虛擬”的。當記者在討價還價確定價格,將乘車人拉到目的地後,會告訴對方自己的身份,聲稱只是一次體驗採訪,隨後會把車費返還給乘客。當然,記者收到的是真誠的感謝。
  【吐槽】
  關鍵時候 沒有摩的還真不行
  近年來,生活在鄭州的人們,正在經受著出行難的困擾。而摩的,正好迎合了這個需要。
  在鄭州上班的王強先生就聲稱,摩的給他出行確實帶來很多便利。王強家住在京廣路與保全街口附近,工作的地方在花園路與農業路口附近。王強說,以前上班他總是自己開車,半年以前,他改變了這個做法——打摩的。
  王強說,現在在鄭州開車上班真是沒點兒,出門遇堵是很常見的事情。由於頻頻耽誤生意,加上晚上應酬較多,酒駕危險,王強乾脆放棄開車,專門找了一個摩的,每天早上8時20分準時到他家樓下接他,晚上沒有應酬,則是6點半去店鋪接他,每天兩趟費用30元。而且遇到急事時,摩的司機總能隨叫隨到。
  這樣算下來,雖然一個月下來,摩的費用近千元,但比起開車也差不多,而且不用擔心酒駕和堵車。
  省直某單位一名公務員劉先生說,一次他開車到鄭東新區開個緊急會議,結果被堵到了金水路與城東路口附近,眼看會議即將開始,他著急得不行,最終,他找到一家酒店將車停下,打了個摩的很快到了會場。他打趣地說,關鍵時候,摩的是公共交通工具的“必要而有益的補充”。
  【心聲】
  乾的是危險活兒 掙的是辛苦錢
  連日來,記者多次與摩的司機聊天,瞭解他們對此份營生的想法,得到的是統一的答案。
  “總結起來,我們幹得是危險活兒,掙的是辛苦錢。”快人快語的摩的司機王師傅說。
  王師傅來自開封農村,曾經在鄭州打臨時工,後來因為看到工友跑摩的收入不錯,就也跑起了摩的。王師傅說,摩的載人有一定的風險,要想不出事兒,只有加倍地小心。而整天在大街上跑,面對的是大量的灰塵,辛苦可想而知。
  “最讓我們覺得委屈和擔心的是我們名不正言不順。”王師傅說,鄭州不准跑摩的這個大家都知道,大家跑也是因為市場有需求,都是偷偷地跑,比如火車站就不敢去,一去就有人查,罰款扣車。一方面人們出行難需要摩的;另一方面基於有關政策的禁止以及摩的存在的不容忽視的安全隱患,因此摩的的現狀非常尷尬。
  “我們目前的想法很簡單,那就是跑一天算一天,掙一個錢是一個錢。”王師傅的這個想法,代表了眾多摩的司機的心聲。
  長途車站旁現積水火了“摩的”生意
  昨日,鄭州市民陳女士投訴稱,鄭州市南三環長途客運南站附近有大面積積水,給很多來往行人帶來不便,摩的擺渡,一人5元。昨日上午,東方今報記者趕到客運南站西側,只見在南三環與京廣路交叉口附近,由西向東確有一處長達百米的積水帶。
  路過的行人稱,此處的積水或是因為道路整改,造成下水道堵塞,引發積水。
  在現場,一摩的司機稱:“一人四五塊錢,一天能拉五六十個人吧。”
  針對此事,記者撥打12319城市管理服務熱線,工作人員稱,該路口因京廣路與南三環改造整治,造成地下管道堵塞無法正常運行,出現積水。115號接線員稱,將立刻聯繫南三環工程項目部處理此事。 DF
  東方今報記者 夏寒/文袁曉強/圖一鍵分享到【網絡編輯:李鵬勛】【打印】【頂部】【關閉】
     (原標題:摩的江湖·情與法的碰撞 記者“開摩的”5趟掙65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n35inih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